近日,遂宁张女士计划在“双12”期间为自己的店铺购置一些新设备,但由于最近生意比较清淡,手头资金紧张,于是她起了贷款的念头。“尊敬的用户,您已成为XX贷体验用户,可获最高20万现金额度……”。就在张女士四处凑钱时,一条贷款广告短信发送到了她的手机上。
“30秒审批,一天起借,灵活还款”,望着短信内的内容,张女士心动了,于是她点击链接查看详情,随后弹出一个网页聊天框,一名“在线客服”接待了张女士。
“你好,我因生意周转,需要贷款10万元,分期三年还款。”在该网页聊天框内,张女士向“在线客服”提出了贷款需求,并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。而“在线客服”也迅速帮其查询贷款额度。
几分钟后贷款额度查询完毕,“在线客服”告知张女士,由于其信誉良好,最高可贷20万元,只要填写完申请表就可立即放款。只需填写表格,就可贷款20万?张女士没想到,生意上的资金问题没想到就这样轻松解决。随后,她按照“客服”要求,在网页上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,并决定一次性贷款20万元,顺便还清朋友的借款。
提交资料后,“客服”便让张女士耐心等待审核,待到通过后,贷款将直接打入其账户中。但不出意外,还是出“意外”了。半小时后,“客服”告知张女士,贷款申请已通过,但是在转账过程中,由于其“违规操作”,导致“公司”转出的“20万元”被“银监会”冻结。
怀着满心期待的张女士,见“贷款被冻结”一下就慌了神,赓即在“客服”的指导下进行“补救解冻”操作。谁料重新填写资料后,没等来“账户解冻”,反而收到了“客服”发来的“银监会通知函”。
“张女士,由于你两次操作错误,银监会已经下发通知函,如果不按照要求进行认证,不仅会影响个人征信,还会因‘骗贷’而坐牢”。面对“客服”发来的“通知函”,张女士彻底懵了,自己就贷个款,怎么就扯上了“骗贷”?
无奈之下,张女士便询问对方该如何处理。“客服”告知,要“解冻账户”和“消除骗贷嫌疑”,需要她向“银监会账户”转款进行“资金认证”,“认证”结束后,“20万元”贷款与“认证金”再转到其账户上。
为了不“坐牢”,以及在对方的话术攻势下,张女士找朋友借了5万元,向对方提供的账户分两次转去进行“资金认证”,直到该网页突然打不开,她才明白自己被骗,遂报警。遂宁市蓬溪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后,立即开展冻结止付工作,最终为张女士挽回2.9万余元损失,并返还至其账户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