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打造“法创e空间”到建立西部首个互联网法庭,从搭建在线诉讼平台到创新区块链证据平台,近年来,成都市郫都区法院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将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,全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,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提供了“郫都智慧”。
区块链赋能
带来司法“加速度”
“现在对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提交的图片进行电子证据比对,请双方当事人就比对结果发表质证意见。”
“比对结果清晰反映出被告使用的照片系复制我方原图而来,侵权事实清楚。”
“认可比对结果,希望与原告进行调解。”
…………
在一起着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庭审现场,郫都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借助区法院研发的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,将双方当事人提交的电子证据进行当场比对,几秒后便生成出比对结果。面对详尽的数据分析报告,被告对自己的侵权事实表示认可,这也为后期案件调解和判决奠定了基础。
据悉,自2019年建立司法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以来,郫都区法院一直积极与技术公司沟通交流,了解区块链最新发展趋势,如今已打造了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3.0版。该平台建立起国家授时中心、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及全国200余家法院的跨链节点,完成涉及版权、电子合同、互联网金融等6类18个联盟数据链的对接共享。据统计,今年1月至5月,共有317件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利用该平台完成存证、取证,存取证次数达467次,存取证平均费用降低至10元,存取证平均时间缩短至5分钟。
在案件审理过程中,郫都区法院还充分运用平台的区块链电子证据智能比对系统,快速查找权利作品与侵权作品不同之处,破解侵权比对难的问题。今年1月至5月,该院区块链电子证据智能比对系统共完成了112件案件侵权比对。
智慧法院建设
为公正司法装上“智慧”引擎
创建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后,郫都区法院还将该平台与法院E调解云平台有效贯通,使两大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交互影响,构建起技术优势互补、解纷资源共享、辅助功能通用的智能系统。目前,郫都区法院已在诉前阶段运用该系统调解知识产权案件近500件,实现了将知识产权案件“化解在诉前、调处在云端”的目的。
为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成果,郫都区法院也积极推广司法区块链存证验证技术,邀请辖区企业代表、高校学生、创客代表等走进法院,在法官的带领下,学习如何使用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完成存证、取证、核验,并模拟作品被侵权后,通过平台对侵权网页进行固定的全过程。
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只是郫都区智慧法院建设的一个缩影。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,法院将继续推动区块链与多元解纷、诉源治理、高效执行、刑事远程开庭以及政务管理工作等的深度融合,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保证公平正义、服务经济发展、防范化解风险、促进庭审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。
郫都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该院将坚持科技引领,聚焦互联网法庭建设,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,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效能,做实做强做优在线诉讼服务,为郫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司法动能,同时以高质量司法助力成都城市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建设。
郫法宣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